我的年龄,孩子去学校与老师在听到讨论中,学生的悟性,悟性高一学生,老师,学生不理解,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话。那时年轻,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现在我觉得很有道理。精明的人谁喜欢安静,几乎精明的人坐立不安。因此,中国自古就有童蒙教学中,他教过的学生修改后,孩子心脏是固定的,浮动的,他要学的规则,学会像成年人一样一点点。现在一般从事教育,教他这样的批评,他反对说,天真活泼的孩子,应该让他充分的时间来比赛。中国则不然,因为在童年,谈到在里面的人生阶段,在这个阶段最殊胜的记忆。所以中国在这个阶段他的生活,这应该记住所有要背过的东西教之前,一辈子也不会忘记,不能让他的每一天,这错过的机会发挥。年龄稍大一点,理解能力,记忆力下降,孩子也不好读书,背书,经过六,七十岁是不容易的。
所以对于中国人的教育发展非常有道理,中国人已经不是一个不喜欢玩,中国人把人的一生可以受用跟现在人是反方向的,现在人是年轻学生喜欢玩,中年以后踏进中国社会主要服务于企业各个不同行业,做得很认真辛苦,晚年就更可怜。中国人他是少年的时候没有完全能够培养具有德性的根基,成就需要自己的学业、道业,中年知识服务于经济社会,晚年生活安乐,所以叫晚年享福。你看看,年轻的时候、少年的时候培福;中年是为社会主义服务,造福;晚年享福,所以作为一切为了享受国家都在进行退休人员之后,享受共享天伦之乐。外国人恰相反的,外国人通过比喻说,儿童信息时代是人生的天堂,中年是人生的战场,晚年是人生的坟墓,你说多么令人悲哀!这是因为外国人跟中国人思惟的不相同,哪一种优、哪一种劣,我们教师应该多想想。晚年享福是真正享福,儿童父母享福的人不是他们真正享福。晚年是功成身就,放下万缘,无忧无虑,那是一种真的享福,成就了。少年享福,不好好学习,到一生都是一事无成,那晚年很可怜,哪有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