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的孩子1岁多了,怎么还不会说话?”
“我的孩子2岁了,会叫爸爸妈妈,但其他字词很少听到,是语言迟缓吗?”
“爸妈自己小时候也很晚才说话,孩子晚点说话应该没关系啦!”
有些学生家长教育对于一个孩子“开口说话”过度紧张,一直强迫自己孩子开口。也有些幼儿家长则对于这些孩子学习说话,认为“贵人语迟”过于忽视。这两类家长的态度都可能会使我们孩子更慢更迟说话,而错过3岁前语言文化发展中国黄金期!
你必须先了解你的孩子的语言发展符合年龄(年龄相适应的语言发展)?
0-6个月:
1.用哭声、看着自己爸妈、抓拨等方式进行表达能力需求(如尿布湿、肚子饿与不舒服等)。
2.会向成年人表达快乐或不愉快,如咿呀,大笑等。
3. 他们看着并转向声源。
6-12个月:
1.操作需求点头表示手势,指事物或再见。
2.牙牙学语(仿说),有类似我们说话的语调,例如我国大多数都是孩子能发出自己爸爸没有妈妈的发音。
3.了解简单的话语中经常听到的生活,如不,再见,对我来说,挤压或饼干。
4.喜欢模仿学习他人进行动作、表情。
5.大人喊名字的时候就这么做。
1岁-1.5岁:
1. 理解许多简单的指示,如穿鞋,坐下等。
2.了解很多的人和事,因为身体的指出零件,并指出家庭。
3.模仿其他几个方面经常可以听到的声音,如汪汪、爸妈、车车、哥哥等。
1.5岁-2岁:
1.词汇可以说约30-50,比如谢谢,对不起,等水。
2.能模仿学习许多中国声音,如汪汪、喵喵、咕咕咕等。
3.可以跟随成人抄写单词或单词。
4. 可以结合简单的词汇,如妈妈的拥抱,爸爸的车等。
5.听的歌曲或歌曲,甚至唱。
每个孩子的气质不同,使得孩子说话的主动性会有所不同。另外,照顾者给孩子的语言刺激不同,也使每个孩子语言能力快慢不同。因此,只要语言能力没有落后太多,家长只要提供足够的语言刺激,学习引导孩子说话的方法,最重要的还是家长需要耐心的“等待”孩子的主动语言!若是语言落后太多,建议尽早寻求专业的帮助。